《盛夏未来》:如何用影像还原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来源:人气:521更新:2021-10-15 12:35:39


原标题:《盛夏未来》:如何还原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21世纪以来国产青春电影主要以两种形态呈现,一种是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的青春怀旧风潮,一种是与现实主义融合的“真实”青春,前者缅怀80后/90后逝去的青春,后者则借青春片的类型外壳探讨深刻的社会问题。不管是遗憾错过还是被压抑的青春,两者都有某种苦涩的底色,而电影《盛夏未来》更像是一种“元青春”的回归,将观众带回一种更普遍的真实青春。


这是导演陈正道自2006年《盛夏光年》之后第二次拍摄青春类型的影片,但《盛夏未来》不仅仅是一部青春电影,还是一部出色的作者电影,用最细腻真诚的方式呈现了Z世代的成长情态。虽然每代人都有各自独特的青春记忆,但青春电影之所以能够不断引发不同时代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都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即在迈向成人世界的前夜学习爱与被爱,勇敢认同并接受自己以及学会忍受孤独。这同样也是陈正道自《盛夏光年》以来一直想表达的主题。


不管是说着“我只是太寂寞了”的余守恒,还是哭着说出“我要是能喜欢你就好了”的郑宇星,这是每个青春成长中孤勇的夏天,就像陈正道导演所言:“每个人都会有个夏天,有可能恋爱,有可能失恋,有可能开心,有可能失落……不管是怎样的夏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了,它只能留在记忆里。”《盛夏未来》真诚地呈现了千禧一代的夏天,不仅做到了感受当下、展现真实,更重要的是借影片表达了更加对世界和人的多元理解和感悟。



错位视角认清真正自我


在展现恋爱关系时,导演巧妙运用视点的转移推进人物关系的发展,并营造出悬疑的氛围。例如影片前半部分的甜蜜和心动均来自陈辰视角,她的视线总是紧紧紧随郑宇星,而郑宇星却从未主动注视陈辰,此时也使用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随着镜头的拉远、视角不同造成的错位,观众开始注意到这并不只是两个少年的懵懂爱情,还有另一个缺席的在场“MING”,两个少年在两段错位的爱情中,真正看到了自己、接受了自己,并最终勇敢地做自己。正如陈正道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年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影片的细节呈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借陈辰三次伸手来暗示主角接受自己的过程。第一次是在得知父母婚姻破裂时,沉入水中的她将手伸向水面,似乎在寻求拯救;第二次是在郑宇星播放专门为陈辰制作的生日惊喜时,在“将我的手紧握”的歌声中,她伸出手掌期待着郑宇星的回应,但郑宇星只沉迷于电子乐,陈辰只能尴尬收回;第三次则是在电音节,在得知郑宇星的“秘密”之后,她释然了,终于握住了在天空中舞者的手。经过一次又一次试探和呼救,她最终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那个身穿白色紧身服的舞者仿佛象征着他们的EGO,终于他们勇敢地接受并认同了自己。



风格化的空间设置呈现人物成长


通常青春被称为残酷物语是因为在成长中被父亲、各种监管权力的阴影所笼罩。在这个故事当中,郑宇星也一直被父亲的阴影笼罩,就像片中呈现的家庭空间一样,除了郑宇星的房间是明亮的,其余都被黑暗笼罩。但郑宇星的父亲又不同于传统青春电影中严厉冷酷的父亲,虽然影片中不管是视觉空间还是父子戏份都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气氛,但在电音节之后,父亲递了一瓶水给儿子,最后郑宇星也如愿成为了一名DJ,失聪的左耳也戴上了助听器。这段情节的处理展现了两代人的成长,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呈现了一种更广泛的真实。这个夏天不仅仅是陈辰和郑宇星两个人的成年礼,父母也在努力理解和接受孩子,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会产生裂痕,但终会因互相理解而被修复。


学校和家庭是青春电影中最主要的呈现空间,而《盛夏未来》中出现了另外两个重要的场景:club和电音节。一个封闭一个开放,前者盛满了迟疑、不安和伤痛,后者则是勇敢接受自己的空间。club在影片中被表现为成人空间,成年前夜的陈辰因还没到12点被禁止进入,然而当陈辰被允许进入之后,也迎来了整部影片的转折点,她终于愿意直视长久以来两人的关系只是自己单恋、父母也早已各自展开了全新生活的现实,影片的色调也由前期的暖色调转为club中的蓝色暗色调。


更有趣的一点是《盛夏光年》的英文名字是“Eternal Summer”,而《盛夏未来》是“Upcoming Summer”,从“永恒”变成了“即将到来”,从对青春的怀念转为期待,这不仅仅是陈正道导演个人观念的转变,也是所有青春电影创作者应该思考的,不再用缅怀过去表达虚假悬浮的真实,而是真正地去接近和呈现真实的青春。(作者:冯冰,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电影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