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定档7.10 非遗惊艳大银幕

来源:人气:249更新:2021-10-15 12:44:07


1905电影网讯 6月15日,纪录电影《天工苏作》曝光定档海报,并官宣将于7月10日院线上映。影片从琳琅满目的苏州传统工艺门类中,撷选了具有代表性的9项手艺,并以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这些手艺的前世今生,以及每位传承人与手艺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


定档海报以水墨风格绘制,视觉主体为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檐壁由片名“天工苏作”的文字笔画构成,颇具巧思。片中所拍摄的灯彩、明式家具、宋锦、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等技艺元素及工匠形象点缀其间,与桥梁、盆景、建筑巧妙结合。海报整体大量留白,兼具清新淡雅与大气疏朗的风格特色。



世界级“非遗”惊艳亮相大银幕 苏州传统工艺集萃呈现


《天工苏作》撷选了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苏式船点、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缂丝、玉雕等9项典型的苏州传统工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绝美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于大银幕,展现在世人面前。


天工开画卷,苏作耀古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苏州人的明慧与精致,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名家辈出,技近乎道的能工巧匠世代相传。文心为核,匠艺呈现。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所著《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概之曰‘苏作’。”



雅、精、细、巧是苏作的共性特征。明清时期,苏州民间手工艺占全国手工艺半壁江山,民间视苏作为时尚,凡苏作名家,工价昂贵,传世之作,更是悬重价而不可得。宫廷视苏作为珍品,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中,明清苏作占有很大比例。当今,传世苏作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现代苏作也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2014年,苏州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天工苏作》将多项“人类非遗”如桑蚕丝织(宋锦、缂丝)、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香山帮建筑营造)的工艺特点、传承与发展集萃呈现,诸多“国家级非遗”的匠心之巧、工艺之美,也将在影片中得到细致展示,呈现手艺包含的“讲究、哲思和温度”。在“非遗”“国潮”“文化输出”等概念日趋火热的当下,将为观众带来在影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及“非遗”魅力的难得机会。



“非遗”传承人一生坚守一艺 非凡手艺故事温情感人


《天工苏作》以12位非遗传承人的视角,展现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与革新。12位主人公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领域、各攻其巧,但都以一生坚守一艺,凸显了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苏州工匠精神。导演孙曾田这样阐释影片的创作初衷,“通过这些人和艺的‘厮磨纠缠’,我们将呈现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开放包容的视野,一丝不苟的钻研、敬天爱人的涵养、持之以恒的创新。”这些手艺人既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创造者。


因此,影片的核心不仅在于“艺”,更在于传艺之“人”。12位传承人的人生际遇与传统工艺相交汇,家族传承、师徒情谊的美好在传承手艺的过程中彰显:船点师傅为了表达对小孙女的爱,用颤抖的手重拾搁置了八年的手艺;年轻绣娘为习得“双面绣”,追随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誓要一生学艺;灯彩大师则说,“世界上的灯,说到底只有两种——给人家看的和给自己看的。给人家的挂在外面,亮了还要灭;给自己的放在心里,始终亮在那儿。”寻常手艺人不寻常的手艺故事、内心激荡及生活智慧,将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



纪录片资深班底匠心之作 在影院感受江南文化魅力


《天工苏作》导演孙曾田为国际纪录片协会会员,从事纪录片行业近30年,代表作《神鹿呀,我们的神鹿》豆瓣评分高达8.6分,获第11届“帕尔努”传记片电影节评委会奖、德国柏林人类学电影节评委会奖、第7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等多个中外重要奖项。孙曾田导演多年来深耕文明纪录类型的创作。苏州手艺人择一事终一生,与导演的从业经历与心境不谋而合。


此外,影片由著名配音演员李立宏担纲解说,将9项传统工艺,12位传承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在江南水乡的桨声灯影、粉墙黛瓦、濛濛烟雨之间,为观众构筑一座精巧绝伦、秀外慧中的苏州城。当观众走进影院,不仅将从这些传承人的手艺生涯中获得回望历史、启迪当下的生动视角,还将沐浴一场唯美的感官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