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173更新:2021-10-15 12:31:33
9月3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得以在祖国大地安息。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是以全新的视角聚焦这群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老兵的讲述,呈现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还原了当年真实的战场。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有意弱化线性时间叙事,通过个体讲述建构文本,将叙述重心转移至老兵们的记忆片段。这些记忆片段并不在于展现某一具体战役的过程或是线路,而是通过一块块记忆拼图,呈现了战友情感、老兵心愿、战场杀敌、战地生活等一段段抗美援朝历史。十几位老兵的回忆与讲述,或交叉或重复,虽无线性关系,但依托相对集中的议题形成一定韵律,让纪录片的叙述细腻而有结构。
影片的着力点并不在气势恢宏的解说和震撼的画面,而是把情感融入个体事件与细节片段。当尹志云动情地说“我们的幸福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时,当周有春坚定地表示“反对投降,要有敢打敢拼的精神”时,当熊朝瑞平静地说出“战争是残酷的,但不要惧怕战争”时,志愿军英勇顽强、慷慨奉献、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作为精神的践行者和见证者,老兵们现身说法,彰显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真实性、说服力与震撼感,并赋予纪录片细腻儒雅但又不失气概的风格特征。
《1950他们正年轻》还大胆使用了纪录片中少见的绘画图片、暖色空镜、音像画面,以此烘托情感氛围。如影片讲述侦察兵包月禄的伪装战斗时,与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影像片段交替叙述,既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又能产生对比效果,向观众传递真实的战斗场景。再如周有春描述与敌人同喝一坑水时,相关的油画作品与历史影像相配合,生动展现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定程度上,影片正践行了格里尔逊推崇的将纪录片视为“打造自然的锤子,而不是观照自然的镜子”的理念手法。当枪炮声与斑驳沧桑的面孔交替、军鼓声与高耸威严的纪念塔和烈士英名墙叠加时,雄伟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便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它来自个体生命的诉说,延续的是数十万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精神。述说者强忍着悲痛和泪水,回忆那些不为人知的战斗细节,奋勇杀敌、保护伤员、掩埋战友等片段的重复叠加,渐次勾勒出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
精神与逝者共筑,生者只为传承。70年余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这正是对老兵们“要有名字”的最好的回应。要知道,1950年他们正年轻。
相比于诸多采用宏大叙事方式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的情感表现得更为细腻。影片不过多聚焦具体战役或事件,平实质朴的风格也让其更加接近纪录本性,是一部既符合年轻人的接受习惯,又能让他们知晓过去、感悟现在、展望未来的优秀作品。(作者:姜常鹏,系浙江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