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61更新:2021-10-15 12:53:34
原标题:电影工业化要练好基本功——评《唐人街探案》三部曲
虽然遭遇了口碑崩塌式下滑、票房断崖式跌落,《唐人街探案3》仍然取得了中国影史票房第六的成绩。作为《唐人街探案》系列构建“唐探宇宙”的重要一环,《唐人街探案3》延续了前两部《唐人街探案》电影熟悉的元素,比如异国城市、错综复杂的案件、出乎意料的真相。这些有辨识度的元素,让《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成为一个中国电影品牌。
上映于2015年的《唐人街探案》较好地将喜剧与侦探推理相融合,故事的发生地选择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泰国,这样的考量恰恰契合了经典侦探推理类作品的背景环境,而“唐人街”这个更为具体的环境,则充当了中国电影与泰国社会环境间粘合剂,弥补了情节上的硬伤。正是“泰国唐人街”这个基于真实地理又经过艺术夸张处理的故事场景,让《唐人街探案》的喜剧和侦探推理的情节获得了合理性。
就侦探推理类型来说,《唐人街探案》中的塑像藏金、密室杀人、心理控制、多重反转等都是常用的套路。使影片升华的恰恰是“泰国唐人街”这个故事环境,营造了融洽的喜剧氛围。因而,与其说《唐人街探案》胜在推理,不如说它打造了一部具有悬疑风格和深度内含的喜剧。
受好莱坞“漫威电影宇宙”(MCU)的影响,从《唐人街探案2》开始,导演便展现了打造“唐探宇宙”的雄心。“漫威电影宇宙”代表了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化模式,但几乎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案例,“DC扩展宇宙”、 “怪兽宇宙”、“变形金刚宇宙”、“黑暗电影宇宙”,均以暗淡的结局收场。而在中国,被“电影宇宙”的宏大构想带歪的便是《唐人街探案》后续作品。
其实,“唐人街探案”系列原本是具有很好延展性的。毕竟,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转战各国的唐人街合情合理。但是《唐人街探案2》为了搭建“唐探宇宙”,放弃了对“唐人街”这一文化地标的深入挖掘,转而构建了一个集合全世界所有名侦探的在线虚拟社区“犯罪大师”,并设置了身处迷雾中的神秘角色Q。这不得不提及日本漫画家佐藤文也的一部知名度很高的推理漫画《侦探学园Q》,其主线剧情是各路身怀绝技的少年被选拔进入侦探学园,在学习各种侦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组队破解疑难案件,最终对抗神秘的犯罪组织。《唐人街探案2》和《唐人街探案3》,几乎是将漫画的主线剧情稍加改动,便急匆匆地构建“唐探宇宙”了。作为构建“电影宇宙”最核心的主线剧情都如此不走心,难免让观众质疑“唐探宇宙”的诚意。
好在,《唐人街探案2》中的大反派斯普林菲尔德医生的五行法阵连续杀人炼丹案,以及秦风推理中的宋义“顺风车杀人复仇案”,依然延续了《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中案中案的嵌套结构,总体上还算严密可信。而且,在片尾留下了“Q是谁”这个疑问,成功提升了观众对续作的期待值。
可是,被寄予厚望的《唐人街探案3》无论是在侦探推理,还是喜剧方面,都难以令人满意。影片中堆砌了大量与日本相关的感官元素,却唯独让“唐人街”处于虚化乃至消失的状态,电影彻底变成了华人侦探二人组的东京冒险之旅。影片中严重违背基本生活逻辑的情节设计,显然是为了“看起来很复杂”,而让推理过程复杂起来的手法。同时,为了弥补主线情节设计上的单薄,编导又不得不给侦探二人组设计了许多强行搞笑的戏份,但这些搞笑段落不但游离于剧情之外,还拉低了二人组在前两部电影中建立起的形象与情商。
为了强行上线“唐探宇宙”,暗合围绕“Q”而展开的各种伏笔,编导团队又安排了与主线案件完全无关的绑架案——实则是犯罪组织“Q”为招揽秦风而进行的入会测试。这段剧情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唐探宇宙”中无法直接插入第三部剧情中的重要角色一个“合理”的露脸机会而已。除了上述肉眼可见的缺憾,影片中大面积不加修饰的硬性广告植入,从某种程度上也展现了制片方和编导团队的“赢利焦虑”。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扩张,建立完善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的共识。所谓的电影工业化并不是把电影做成标准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在追求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较为科学的制作流程和较为合理拍摄的周期,稳定地输出保证基本质量、符合观众预期的合格电影作品,为整个电影产业链创造合理的利润回报。对于正摸着好莱坞过河,力求建立自身独立电影工业体系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与其不明就里地跟着好莱坞学各种花拳绣腿,倒不如沉下心来,练好精细化创作这个基本功,切忌揠苗助长。更不需妄自菲薄,做抛下西瓜捡芝麻,甚至削足适履的事。说到底,构建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两个字上。(作者:刘健,系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