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80更新:2021-10-15 12:33:26
1905电影网讯 9月17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全国“云路演”来到了上海。贾樟柯导演在映后与上海观众进行了连线互动,分享了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台前幕后的故事。当天,《收获》主编程永新、作家滕肖澜、诗人杨绣丽、作家周嘉宁也到场观影,并纷纷表示这是一部不一样的电影,通过倾听作家的叙述,能强烈地感受到父辈们的生活经历。
倾听中国往事 寻找时代共性
《收获》主编程永新在映后分享了他的观影感受,认为影片结构跟一般的电影有很大的区别,有一种力量在里面,并称看后他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一直在思考这种力量是如何产生的。作家滕肖澜也表示虽然没有接触过这些作家的处境,但通过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依然能够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氛围。
诗人杨绣丽特别指出影片采取通过诗歌或者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朗诵衔接这一有新意的结构,加上音乐的配合设计非常好,并讲到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从一个光线折射的物理现象到描述一种精神上进取的理想,影片带给了她生活的信心和美好的感受。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采取了18个章节的叙述,从开篇围绕作家马烽展开讲述的“吃饭”“恋爱”,到作家梁鸿讲述自己家庭中的“母亲”“父亲”“姐姐”以及“儿子”等篇章,通过18个关键词的接力叙述形成一个讲述“中国心事”、“中国往事”的整体结构。
贾樟柯表示这18个关键词其实是每一个人或整个社会都在不断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是某一代人的问题,有的问题有是好几代人的问题。”并透露影片中“吃饭”这一关键词在马烽、贾平凹、梁鸿的叙事中都有着吃不饱饭的记忆,这其实就是伴随了每一代一直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代一代的人其实都在解决这18个章节中的问题。
唤醒共同记忆 汲取前行力量
映后对于观众提问影片中篇幅较少的涉及了作家的作品,贾樟柯表示这不是纯粹的文学的纪录片,它的人物虽然是作家,但在最初拍摄的时候他与作家们达成了两个“不”的共识——这不是一部关于作家文学成就的作品,这也不是一个对生活发表评论的电影。
“作家拥有的经验跟个人经历才导致了他们的表达欲望,造就了他们的作品,同时作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很容易对生活做出评价,相反我希望通过他们的叙事、个体经验的讲述来看这70多年中国人经历了哪些往事、心事,哪些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困扰每个人的问题”,贾樟柯阐述道。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仅是在讲述四位作家各自家庭中的私密故事,更是通过四代人的经历向观众传达了一种韧劲——在经历很多事情、问题后还在一直往前走。正如贾樟柯所说:“‘海水变蓝’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包含了一种开放性,包含了对个体的尊重、接近和美丽。”
所以对于观众提问“海水有没有变蓝”这个问题,导演给出了“怀抱这个方向向它进发”这样的答案,再次让人感受到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带来的精神力量,在观众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