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不去的年》:讲述“过年”里的家庭故事

来源:人气:870更新:2021-10-15 12:57:01


庚子冬月,小寒时节。在这迭起的寒潮里,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让人倍感温情,暖意融融。影片聚焦于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在时代喧哗中展现个人欲求与家庭伦理之间的碰撞与矛盾,创作者既有切入人物生活细节并给予深切关注的细腻,又不乏直面复杂斑驳的现实的勇气。影片凭借着一份清醒与犀利,一份担当与关怀,成为近年来讲述当下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与人情冷暖的优秀之作。


影片《没有过不去的年》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格。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首先应该讲好中国人的家庭故事。家庭,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是走进中国人精神世界与思想世界的重要媒介。影片的艺术取景框紧紧贴合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关注个人的物质追求与家庭的精神慰藉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复杂矛盾。作品大胆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在个人物质生活渐渐富足的时候,我们与家庭的关系却面临着解构的风险?这个问题曾经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变迁、加速向现代化工商业社会转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隐蔽而重大的挑战。而这份挑战放置在以家庭伦理为基本模式的当代中国社会,其复杂性和现实性就显得更加迫切,影片更是将这种“迫切性”放到“过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加以表现。中国人都重视春节,回家过年是国人自我调整、自我省思的难得机会,也是让生活慢下来的一处精神驿站。但是“年味”究竟几何?似乎已经久违。因此,该片在一种具有丰富性与多维性的社会现实语境中产生独特的提示与警醒的价值。它提示我们,今时今日所得到的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而我们在得到的同时所失去的一切,也仿佛注定是再也捡拾不回来的。于是,我们应当有所敬畏,有所珍惜,有所真诚,有所建设,有所期待。


影片的叙事节奏明快,恰似现代人的生活频率与情绪脉动。创作者关心的已经不是电影本身,甚至也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把作品放到对于普通家庭和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物欲、精神欲的人文关怀中。于是,那些人物生活的横断面集中呈现了人们对成功与幸福的热烈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获得的兴奋与疲惫,快乐与伤感,无惧与无奈,满足与失落……这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生命情绪。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机会,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丰富与自由,却也不经意地陷落在各种困惑与茫然的泥淖里,正如影片中的人物王自亮对妻子所言“这不就是我们要的生活吗,但为什么却高兴不起来呢”。时代未有之变局,亦造成人们各自生命轨迹的不可确定之变化。影片借助于“过年”这一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试图重估传统的价值,重启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帮助人们走出困惑与迷茫,建立文化自觉与道德自律的新可能。



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给我们讲了一个“真故事”。它没有刻意宣导某种抽象的理念和宏大的精神,而是以一种智慧与自信讲述了当下中国社会普通人的生活。这里有真实的情绪,真实的心理,也有真实的困顿,甚至也不回避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真实的困局。面对这“真实的书写”,银幕前的观众会自觉地站在各自生活体验与人生经验的基础上,揣摩体会电影作品内在的精神动向。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讲中国的好故事”,其立足点都应该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每一个平凡个人的故事都呼应着时代的旋律。


家庭故事是百余年来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都曾支撑起中国电影与人民大众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互动与价值共鸣。寓时代变幻的宏大话语于家庭、家人、家风的点点滴滴和枝枝蔓蔓之中,墨点不多泪点多,这常常是传统中国电影最动人的魅力所在。影片《没有过不去的年》瞩目现实生活,追慕传统力量,节奏动感,叙述流畅,在凛冬时刻的又一年,为人民群众送上了一份充满人情、人伦、人生之美的贺岁电影,实现了现实主义中国电影创作与大众审美及情感需求之间的对话。(作者:沈鲁,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